在邁入2025年之際,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就業市場形勢持續變化,企業面臨機遇與挑戰並存的發展新格局。近期,我們發佈了《2025年香港就业市场展望》報告,為您深入剖析本港人才市場發展的主要趨勢。

今年為该系列报告的第九期,我们针对香港不同界别的公司高管和专业人士开展了调查,并精选相关领域专家的观点与洞见,為您解释香港最新就业市场趋势,并对2025年香港人才市场发展前景提出展望。

关於本次调查

调查在2025年1月2日至14日期间进行,共有425名香港商界管理级和专业人员参与,分享了他们对於香港及大湾区就业市场和职业发展机会的专业看法。

这些受访者来自各行各业,有53%的受访者所在机构总部设在香港;50%的受访者担任领导层职位(其中,21%為首席级;29%為部门主管或同等级别)。

今年,我们首次将调查范围扩大至涵盖新加坡,而相关的调查结果将另行发佈。

引言

就业市场趋於谨慎

  • 的所有受访者预计2025年其所在机构的员工人数会增加
  • 首席级受访者預期2025年會增加員工人數,反映出首席级受访者的預期更為乐观

人才需求适应市场环境

  • 的首席级与人力资源受访者表示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

重点转移-员工越来越追求稳定性

  • 的受访者将工作稳定性作為其换新工作时除金钱外最主要的考虑因素&苍产蝉辫;- 2024年,這一比例為31%

人才市场概览

面对充满挑战的经济环境,就业市场展望趋於谨慎

2025年,儘管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但44%的首席级受访者對人員招聘保持樂觀,這一比例較去年(41%)略有上升;但所有受訪者中對人員招聘預期保持樂觀的比例有所下降,僅24%預期其所在機構的员工人数会增加。 

本报告详细的分析了持续变动的经济形势对部分行业的人才招聘策略的影响,比如消费品市场和地产行业受到一定程度的衝击,而金融服务和专业服务行业展现了强劲韧性。

薪酬展望

面临市场不确定性的加剧,求职者倾向於追求稳定性



在2024年转职

14%的受訪者在2024年转职,主要來自消費品市場、金融服務、創新及科技行業。相比之下,曾積極尋找過新工作機會的受訪者高達39%。兩個數據彰顯出就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

本次调查探讨了求职者预期与实际享有的薪酬待遇之间存在差距,并反映了这种差距在行业和僱员级别之间的不同。

39 % 的受访者在2024年寻找过新工作机会




在2025年上半年转职

29%的受訪者考慮在2025年上半年转职,這一比例低於去年同期的39%。所有行業的求職者都有所減少,當中專業服務和地產行業受到的影響最大。

本报告涵盖了香港专业人员的薪酬待遇以及他们对2025年转职后的薪酬展望,重点分析了香港近几年的就业发展趋势以及机构如何做好应对準备。

2025
29 %

2024
39 %

的受访者考虑在上半年转职

人才管理

僱主必须要顺应不断变化的僱员需求以留住人才



留住人才

薪酬待遇、事业发展机会及工作弹性连续第叁年位列求职者寻找新工作机会的前叁大诱因。近年来,随着工作量及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以及越来越担心现时工作可能不保,员工寻求新工作机会的势头不减。

《2025年香港就业市场展望》分析了該變化的驅動因素,並對僱員的期望進行剖析,協助僱主瞭解和滿足其僱員的需求,從而盡最大能力留住和吸引人才。



薪酬福利

在连续几年增长后,2024年员工享有的福利平均数趋於平稳,略低於2023年的4项。2024年人才市场疲软可能是造成这一转变的最主要原因。

本报告深度剖析了僱员福利期望的潜在影响,特别是高管层与部门主管以及较基层僱员之间的期望差异。



机构从哪些市场招聘人才

2025年,超過半成(51%)的首席級與人力資源受訪者有從內地招聘人才,而28%的受訪者有從海外招聘人才。幾乎所有(97%)首席級與人力資源受訪者均表示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其中,專業服務、公共服務及金融服務三個行業中,分別有高達75%,70%和59%的首席級與從事人力資源專業的受訪者認為這些挑戰難以管理。

隨着香港招聘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2025年香港就业市场展望》展示了機構可以如何應對不斷變化的形勢,從而物色合適的人才。



大湾区机遇

65%的受访者表示,其所在机构在香港以外的其他大湾区城市已经设有业务,或计画叁年内开展业务。随着大湾区人才库不断增长,以及区域内互通互联程度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香港公司开始利用此机遇从该地区物色人才。大湾区的市场潜力,加上其各种税收优惠政策,是推动公司在该地区扩展业务的两大激励因素。

本报告分析了这些激励因素和优势,為香港公司详解如何有效整合两者以实现招聘人才和扩展业务的协同发展。

增长领域

要实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全部效能,必须有系统地提升人才技能



重要的个人技能和知识

熟练掌握生成式人工智能已成為2025年最常被提及的重要技能之一,反映出僱主与员工双方均越来越重视和利用此项技术。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 AI)

sdg icon

近九成香港首席级高管层表示,他们已经或预计在近叁年内部署实施人工智能,并主要运用在运营、品牌推广、销售、风险管理等领域。

本报告深入探讨了整合生成式人工智能对香港公司的潜在影响,强调需要通过充分培训来发挥这项技术的全部潜力。

薪酬表

涵盖多个重点领域的跨行业薪酬展望

这份薪酬表提供了关於香港经济多个重点行业专业人员的薪酬展望。

請點擊下面的連結下载报告全文,以更進一步查閱薪酬表。

關於毕马威中国

毕马威在中国叁十一个城市设有办事机构,合伙人及员工超过14,000名,分佈在北京、长春、长沙、成都、重庆、大连、东莞、佛山、福州、广州、海口、杭州、合肥、济南、南京、南通、&#虫产;寧波、青岛、上海、瀋阳、深圳、苏州、太原、天津、武汉、&#虫产;无锡、厦门、西安、郑州、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毕马威於1945年在香港开展业务。1992年,毕马威在中国内地成為首家获准中外合作开业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2012年,毕马威成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中首家在中国内地从中外合作制转為特殊普通合伙的事务所。

毕马威是一个由独立的专业成员所组成的全球组织,提供审计、税务和諮询等专业服务。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毕马威国际」)的成员所以毕马威為品牌开展业务运营,并提供专业服务。「毕马威」可以指毕马威全球组织内的独立成员所,也可以指一家或多家毕马威成员所。

毕马威成员所遍佈全球142个国家及地区,拥有超过275,000名合伙人和员工。各成员所均為各自独立的法律主体,其对自身描述亦是如此。各毕马威成员所独立承担自身义务与责任。



植根香港八十载

2025年,毕马威庆祝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八十周年。毕马威自1945年起扎根香港,為首家在本港建立业务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八十年来一直与政府、监管机构及商界携手合作,协助建设香港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商业及金融中心。凭藉这份合作无间的伙伴关係,毕马威与客户和本地社群建立了长久的互信基础,成就毕马威「80年的信任」的核心价值和周年誌庆主题。

Celebrating 80 years in Hong Kong